玉屏战疫密码“60708090”
在贵州东大门的玉屏,有着这样一群人,义无反顾地守护着疫情第一道防线、守护着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惟其艰难可显勇毅,惟其笃行可显珍贵。2022年,面对传染性强、防控难度大的新冠疫情,疾控人没有退缩。作为"侦察兵",他们直面重点人员进行流调,了解更加全面真实细致的信息;作为"排雷兵",他们对重点人群进行采样和实验室检测,直接接触核酸样本;作为"特种兵",他们争分夺秒对可疑环境进行消杀,切断病源传播链条。
90后的奋进。岁月因青春慷慨以赴更加静好,世间因青年挺身而前更加瑰丽。在疾控队伍里加入了一股鲜活的力量,高雪便是其中一员。因春节期间返乡人员疫情防控压力大、人员紧张,她主动放弃与两千多公里外的家人团聚,毅然穿上防护服进入白加黑5+2工作模式。第一次在外地过节,同事们担心她会不适应,高雪却说:"比起自己回家,我觉得守护更多的人平安过节更有意义"。
80后的担当。"能做就多做一点、能想就多想一点"这句话已经成为姚艳屏的口头禅。中心检验科承担着全县所有重点人群、隔离人员、进口食品等核酸采样和检测,同时,还有大量业务工作需要完成。2021年12月,为了顺利完成省级对县级实验室能力达标建设评审,身怀六甲的姚艳屏仍然和同事们加班加点毫无怨言,在单位楼下送走检查组后,她和同事说:"我有点不舒服去医院一下。"接着,就因先兆流产需要卧床休息。虽然躺在家里休息,她每天还是继续负责统计各种数据、上报各种报表,核对每天需要采集的重点人群人员名单。因为丈夫在其他乡镇上班,每天都是早出晚归,有时甚至需要加班到深夜不能回家,但她从来没有抱怨过。每天一个人上班,一个人照顾自己,这"孤独"的工作模式感染和打动着身边的每一位同事。
70后的责任。2022年5月16日,中心突然接到了7个密切接触者核实任务。身为流防科科长的石虹,当时因为女儿生病正请假在家。但接到指令,她立即在群里安排工作,要求全体流调队员迅速到位开展工作。女儿拉着她的手说:"妈妈,可以陪陪我不去单位吗?"她明白女儿的病需要的就是陪伴,但想到单位流调人员们都是新兵,沉默了片刻,她微笑对女儿说:"乖乖,妈妈有责任去抗好这面旗子,你在医院好好治疗等我,结束了马上就回来!"身处防疫一线,风险无可回避,面对家中老人的叮咛,丈夫的担心,女儿的牵挂,她总是积极乐观,并感染带动身边的人们.....
60后的付出。身为老将的张运木在负责艾滋病HIV筛查实验室的同时主动提出加入核酸采样工作。不论白天还是深夜,只要有任务,他都及时赶到现场,穿着密闭防护服、戴着N95口罩,连续工作三四个小时,汗透衣衫,呼吸不畅、眼睛蒙雾、手部酸痛......在这高强度工作节奏下,他突发脑梗住院了。人虽然病倒了,但他还是时刻关注着实验室工作。出院后,立即回到工作岗位上,他说:"疫情防控是大事,不是一个人能应付得了的,需要大家齐心协力面对,看着单位的年轻人经常加班加点、连轴转,我心里也不是滋味,所以我能做的工作都会尽力去做"。
他们是儿女、父母、妻子、丈夫,更是千万个抗疫战士的缩影。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他们毅然加入疫情防控的总体战、阻击战,最大程度保护了玉屏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风雨来袭之时,他们是玉屏人民最可靠的大白;披荆斩棘之路,他们是玉屏人民最信赖的引航员。坚持就是胜利,玉屏疾控将始终做到心中有数、脑中有弦,织牢织密安全屏障,守好贵州东大门疫情第一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