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仁市2024年5月疾病风险综合预报及防疫指数
评估周期:2024年5月
防疫指数:Ⅲ级(中)
重点关注:野生菌中毒、百日咳
一般关注:手足口病、登革热、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流行性感冒、疟疾
一、野生菌中毒
防疫指数:Ⅲ级(中)
主要症状: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精神亢奋、幻觉等精神症状;严重者可有溶血、肝脏和肾脏损伤。
应对措施:
1.不采不食野生菌。
2.不买不卖野生菌。
3.吃前拍照、保留野生菌样品。
4.中毒立即送医,如潜伏期短,出现全身酸痛、酱油尿,可能是剧毒野生菌中毒,应转定点医院救治。
二、百日咳
防疫指数:Ⅲ级(中)
主要症状:主要表现为流涕、打喷嚏、流泪、咽痛、阵发性、痉挛性咳嗽,以及咳嗽终止时伴有鸡鸣样吸气吼声为特征,在新生儿和6月龄以下婴儿以肺炎表现最为常见。
应对措施:
1.规范接种疫苗。接种疫苗是预防百日咳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目前铜仁市预防百日咳的疫苗充足,请家长按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儿童免疫程序及说明(2021年版)》及时、全程、规范接种百白破疫苗。
2.及时就医诊断。大龄儿童、青少年、成人持续2周以上咳嗽,不伴发热,伴有痉挛、程度剧烈,尤其是咳得整夜睡不着觉、眼睛充血,或身边有类似病例后自己阵发咳嗽,应主动前往医院诊治。
3.做好日常防护。在中国报告的百日咳病例中,80%的家庭聚集性病例是由青少年/成人传播给婴幼儿的,所以家庭日常防护很重要。婴幼儿在百日咳流行季,尽量不要到人员密集的地方,在公共场所注意戴好口罩,避免跟咳嗽患者接触。室内经常开窗通风,同时保证勤洗手、适当锻炼、清淡饮食,以提高自身抵抗力。
三、手足口病
防疫指数:Ⅲ级(中)
主要症状:手、足、口、臀部出现疱疹或斑丘疹,发热、咳嗽、口痛。
应对措施:
1.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教育儿童养成正确洗手的习惯。
2.及时接种肠道病毒71型(EV71)灭活疫苗。
3.高峰季节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注意保持环境卫生,居室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4.及时就医,感染后居家休息。居家治疗的患儿,避免接触其他儿童,及时对患儿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
四、登革热
防疫指数:Ⅲ级(中)
主要症状:发热、剧烈头痛、肌痛、关节痛、眼眶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皮疹。
应对措施:
1.尽量避免前往登革热流行地区。
2.防蚊灭蚊。外出时穿长袖长裤,提前涂抹花露水或驱蚊剂;室内使用蚊帐、纱门纱窗、蚊香、灭蚊药等防止被蚊虫叮咬。
3.改善卫生环境,消灭伊蚊孳生地。定期清理居室周围水盆、轮胎、花盆内余水,消除蚊虫孳生地。
4. 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出现发冷、发热、皮疹等症状时,要及时到专业的医疗机构就诊,并主动告知外出旅居史,以便开展登革热早期诊断和治疗,可有效避免重症和死亡病例的发生。
五、新冠病毒感染
防疫指数:Ⅲ级(中)
主要症状:咽干、咽痛、咳嗽、发热等。
应对措施:
1.建议6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或者18-59岁患有较严重基础疾病人群、免疫功能低下人群、感染高风险人群等重点人群按要求接种新冠病毒疫苗,优先推荐接种含XBB变异株抗原成分的疫苗。
2.做好日常防护,科学佩戴口罩,注意卫生习惯,勤洗手,注意咳嗽礼仪,居家和工作场所定时开窗通风,做好居室日常卫生。
3.加强个人健康管理。日常要密切留意家人和自己的健康状况,如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嗅(味)觉减退、腹泻等不适症状时,避免带病上学或上班,视情况及时到附近医院发热门诊就诊;就医途中全程佩戴口罩,尽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4.一旦感染新冠病毒,建议非必要不外出,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不参加聚集性活动,外出全程佩戴口罩。感染者居家期间减少与同住人员近距离接触,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必要时及时就诊。
六、流行性感冒
防疫指数:Ⅲ级(中)
主要症状:急性起病、发热(通常39℃~40℃)、伴畏寒、寒战、头痛、全身肌肉、关节酸痛、极度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
应对措施:
1.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病毒感染及严重并发症的最有效手段。6月龄以上所有愿意接种且无禁忌证者,特别是老人、孩子和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均应及时接种流感疫苗。
2.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咳嗽或打喷嚏后洗手,尽量避免触摸眼睛、鼻或口。每天定时开窗通风数次,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3.流行高峰期应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如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减少接触他人,尽量居家休息。
4.出现流感样症状(体温≥38℃,有咳嗽或咽喉疼痛)后应居家休息,隔离至体温恢复正常、其他流感样症状消失48小时后或根据医生建议,方可复工、复课。
七、疟疾
防疫指数:Ⅲ级(中)
主要症状:反复发作的间歇性寒战、高热,继之出大汗后体温恢复正常,发作多次后可出现脾大和贫血。
应对措施:
1. 尽量不去非洲等疟疾流行地区。出国前,了解疟疾流行情况,获取疟疾防治知识,必要时携带抗疟药品。
2. 防蚊灭蚊。在境外疟疾流行地生活、工作时,要加强个人防护,避免蚊虫叮咬。
3. 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及时就医。回国后如反复出现发冷、发热、出汗等症状,要及时到专业的医疗机构就诊,并主动告知境外旅居史,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