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季,一定要注意这种传染病!防控指南请收好→
开学了 同学们都回到学校了吗? 校园是充满活力与梦想的地方 但在学校里 却可能隐藏着一种古老的疾病 ——结核病 结核病极易在校内造成传播 威胁师生们的健康 如何有效预防和控制结核病在学校流行呢? 结核病,不容忽视的校园隐忧 结核病是学校重点防控的传染病之一。如果结核病在学校流行,不仅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耽误学生的学业,还会影响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甚至危及当地的社会稳定。 《中国学校结核病防控指南(2020年版)》显示,近年来,在我国法定传染病报告信息系统中,每年报告的肺结核患者数居甲、乙类传染病的第二位。 学生肺结核报告发病率约为全人群报告发病率的1/3。从人群分类来看,学生肺结核报告发病数约占全人群报告发病数的 4%-6%,仅次于农民、工人和离退休人员中的患者数。从报告年龄来看,15-24 岁年龄组约占学生报告发病总数的 85%,即高中阶段、本专科阶段的学生发病数较多,尤其是 18 岁左右年龄组所占比例最高。从报告时间来看,3-4 月、9月为学生患者报告发病高峰。 因此,提高师生对结核病的认识,加强防控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为什么结核病容易在学校流行? 1 学生处于发育期,机体免疫功能不全,且学习压力大,尤其是毕业班学生,常常晚睡早起,饮食不规律,体育锻炼少,容易导致身体抵抗力下降,易给结核菌带来“可乘之机”。 2 学校是人群高度集中的场所,学生相互接触频繁,一旦出现传染性肺结核患者,就容易造成结核病在校园的传播流行。 3 学生家长、学校老师对肺结核病知识了解不够,多数患病学生症状不典型,未能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认识结核病: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引发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通过空气传播。最常见的是肺结核,亦可侵犯肝、肾、脑、淋巴结等器官,形成肺外结核。 肺结核的临床症状主要是咳嗽、咳痰,可能伴有低热、盗汗、消瘦、虚弱等全身症状,如果不及时治疗,不仅会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甚至可能转化为难治的耐药肺结核,严重时会危及生命。 学生确诊结核病后应怎么办? 学生方面 1 确诊结核病后,应在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接受规范治疗,如实说明学生身份和学校信息,同时立即告知班主任或校医务室/医院,以便帮助其他同学尽快接受筛查。不可向学校隐瞒病情,不要带病上课。配合学校做好休复学管理。 2 居家治疗期间,经常开窗通风。做到生活规律、避免熬夜,加强膳食营养和体育锻炼,多吃肉、蛋、奶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和蔬菜水果,增强机体抵抗力。注意个人卫生,不随地吐痰,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掩口鼻。尽量减少外出,必需外出时戴口罩。 3 经过规范治疗,经检查达到复学标准后,凭医生开具的复学诊断证明复学。 学校方面 1 及时组织密切接触师生进行结核病筛查及开展《中国学校结核病防控指南》要求的各项防控措施。 2 做好教室、宿舍等的消毒工作,保证开窗通风。 3 做好家长和师生的安抚工作,避免造成校园内恐慌。加强结核防治知识的科普宣传。 4 学校凭复学诊断证明为学生办理复学手续、并督促学生落实后续治疗管理措施。 如何远离结核病危害? 预防学校结核病需要学校、教育部门、卫生行政部门等多方共同努力,建立联防联控机制,共同推进结核病的防控工作。那么,该如何采取行动让学生远离结核病呢? 01进行健康体检 学校应及时开展新生入学体检、教职工常规体检,体检应包括结核病筛查项目,如胸部X光片检查。 02开展健康教育 培养学生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意识,提高师生对结核病的认知水平和防控意识。提高身体抵抗力,适当的锻炼、合理的饮食和规律的作息。 03注意校园环境卫生 加强教室、宿舍、图书馆等人群聚集场所的通风,做好校园环境的清扫保洁,消除卫生死角。 04加强师生健康管理 学校做好因病缺勤追踪和病例报告,学生有症状及时就医。 建立健全学校的晨检制度,对因病缺勤的师生开展追踪管理工作。若发现疑似肺结核患者,校医院应及时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学生如果出现了可疑的结核病症状(咳嗽咳痰两周或痰中带血),应尽早就医。不可向学校隐瞒病情,不要带病上课。 05严把复学关落实休复学管理,严把复学关。 最后,让我们总结一下关键信息! 学校结核病防控核心信息 1、结核病是长期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慢性传染病。 2、结核病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人人都有可能被感染。 3、咳嗽、咳痰2周以上,咯血或血痰,应当怀疑得了结核病,要及时就诊。 4、注意个人卫生,不随地吐痰,咳嗽、打喷嚏时掩口鼻,戴口罩以减少结核病传播。 5、出现结核病可疑症状或被诊断为肺结核后,应当主动向学校报告,不隐瞒病情、不带病上课。 6、在医院就诊时,应将自己的真实信息如实告诉医生。 7、结核病患者经过全程规范治疗,绝大多数可以治愈,还可避免传染他人。 8、保证充足的睡眠,合理膳食,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抵御疾病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