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锋在前战疫情 彰显使命勇担当——记铜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医师任达飞
医者在场,就是希望。
9月10日,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指挥部办公室发布通报,该县发现6名核酸检测阳性人员。当天午夜,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医师任达飞接到任务,赶赴莆田。
这源于他的另一个身份——国家流调队队员。这支队伍大部分由毕业于中国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CFETP)的学员组成。CFETP又称“C班”,被业内视为公共卫生界的黄埔军校,任达飞就是第12期的学员,此次出征莆田的19名国家流调队队员均出自“C班”。
毕业于CFETP的王明斋、任达飞、王良友等三位组长联合对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枫亭镇铺头小学开展专题调查
“跑赢疫情”,流行病学调查是精准防控的前提和基础。此次出征是国家流调队成立后的首次出战,任达飞作为现场流调组第一组组长,带领福建省、市、县、乡四级39名流调队员奋战15天,下达给第一组的每一例感染者调查指令,在“三公”(公卫、公安、工信)协同机制保障下,都达到了“4小时完成核心信息”“24小时完成初步流行病学调查报告”的要求,为莆田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决策提供了及时、科学、详实的依据,同时也为该市培训了一支经过实战检验的流调队伍。
国家疾控中心应急中心主任在中秋节慰问第一组流调组
自9月10日首次报告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到9月19日新增确诊病例数降至个位,莆田用了9天。
“我们前三天的压力非常大,密切接触者和疫点排查不能过夜,全体队员抢抓时间废寝忘食,大家都是超负荷状态。”任达飞感慨,过程虽然辛苦,但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快速控制疫情,才能为省、市、县流调队伍做出示范、标杆。 9月25日,莆田市实现新增病例零报告,任达飞作为第一批撤出专家组成员,于9月26日晚12时平安回到了铜仁。
9月26日晚12时回到铜仁收到同事送的鲜花
“一个‘疾控人’就是一粒种子。只要肯向下扎根,就一定能换来向上生长,迎来枝繁叶茂。”凭着一份执着和韧劲,任达飞将疾控工作融入了事业,生根发芽,不断生长。
脚踏实地干疾控,一步一个脚印走。任达飞出于对疾控工作的投入,对疾控事业的热爱,先后在华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贵州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和中国疾控中心进修学习。还在江苏省疾控中心、四川省疾控中心工作锻炼,时刻展现着他的责任和担当。
原中国疾控中心主任王宇为任达飞颁发CFETP毕业证书
26年前,任达飞在松桃苗族自治县卫生防疫站刚刚参加工作,第一次任务便是去该县偏远的苗寨采集疑似脊髓灰质炎病人(小儿麻痹症)粪便标本。那时他需要一个人独自步行20多公里山路,走到病人家中采样。而为了成功采样,有时候只能借住病人家中,第二天采样完毕,再走回县城。之后,“赶脚程”便成为了他工作的日常。
“有时候会觉得自己也挺累的,但早赶到的每一小步,也许就是他们能够抓住的唯一机会,患者因为我们的救治最终恢复了往日生活,这就是我们该做的事情。”任达飞说。
2020年1月,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任达飞从松桃苗族自治县最偏远的石梁乡脱贫攻坚一线战场迅速赶回市疾控中心,一丝一毫不敢懈怠。
“从战‘疫’开始,任副主任吃住都在单位,并且是通宵达旦地工作。”市疾控中心肖梅回忆说,就连除夕夜,他也只是端着盒饭与家人视频问候。
在那场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中,任达飞及时向全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发出预警,并指导各区县疾控中心科学应对,为及时发现确诊所有新冠肺炎病例出谋划策。同时参加新冠肺炎疫情感染防控知识电视宣讲和广播电台热线咨询活动,安抚民心、动员全民抗“疫”,并且牵头完成《关于当前我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存在的问题和顾虑》《当前疫情形势分析和防控建议》等报告,为全市疫情防控决策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难题总是解决一个,另一个又出现;出现一个,我们又解决一个。”任达飞说,要真正让大家信赖你,工作能力就得及时提高以及跟上新时代的要求,促使更多时代“疾控人”,坚定地走向未来。
疾控之路,注定是一条艰难而漫长的道路,但满含着爱与希望。
26年来,任达飞始终奋战在卫生应急工作一线,长期从事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工作,牵头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暴发疫情80余起,在防控人感染高致病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新冠肺炎等重大疫情处置中,充分发挥了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莆田抗疫团队合照
任达飞先后荣获“贵州省传染病报告管理督导检查先进个人”、铜仁市(地区)卫生系统“优秀共产党员”和铜仁市卫健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先进个人等省、市表彰。
如今,新冠疫情防控由“阻击战”“保卫战”进入“歼灭战”阶段,对“疾控人”提出更高要求,任达飞与全市“疾控人”在疫情常态化防控的战场上继续为之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