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仁市2025年4月疾病风险综合预报及防疫指数
评估周期:2025年4月 防疫指数:Ⅲ级(中) 重点关注:流行性感冒、食源性疾病 一般关注:手足口病、诺如病毒感染、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过敏性疾病 一、流行性感冒 防疫指数:Ⅲ级(中) 主要症状:急性起病、发热(通常39℃~40℃)、伴畏寒、寒战、头痛、全身肌肉、关节酸痛、极度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 应对措施: 1.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病毒感染及其严重并发症的最有效手段。6月龄以上所有愿意接种且无禁忌症者,特别是老人、孩子和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均应及时接种流感疫苗。 2.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咳嗽或打喷嚏后洗手,尽量避免触摸眼睛、鼻或口。每天定时开窗通风数次,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3.流行高峰期应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如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减少接触他人,尽量居家休息。 4.流感患者不要带病上学上班,体温恢复正常、其他流感样症状消失48小时后,方可复课复工。 二、食源性疾病 防疫指数:Ⅲ级(中) 主要症状:食源性疾病是指食品中致病因素进入人体引起的感染性、中毒性等疾病,包括常见的食物中毒、肠道传染病、人畜共患传染病、寄生虫病以及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所引起的疾病。临床表现以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为主,往往伴有发烧。 应对措施: 1.养成良好的健康饮食习惯,勤洗手、用公筷,生熟分开,瓜果洗净或去皮食用,不吃生冷不洁食物,不食用过期、变质、“三无”食品和无证摊点食品。 2.食物加工烧熟煮透,尤其是海产品、肉类、蛋类、四季豆等,不吃储存时间较长的食物,冰箱内短期存放食品,食用前要蒸煮热透,不要在路边摊或卫生条件差的餐馆进餐,在外就餐少吃凉拌菜和肉类烧烤食物。 3.不喝生水,不使用不洁的水漱口、刷牙和清洗餐具,有条件喝桶装水或经净化过滤的水。 4.一旦出现因进食引起的不适,如腹痛、腹泻、呕吐等症状,尽快到就近医院就诊,可立即采用简易方法催吐,减少毒素吸收;同时留存进食的可疑食物。 三、手足口病 防疫指数:Ⅳ级(低) 主要症状:手、足、口、臀部出现疱疹或斑丘疹,发热、咳嗽、口痛。 应对措施: 1.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教育儿童养成正确洗手的习惯。 2.及时接种肠道病毒71型(EV71)灭活疫苗。 3.高峰季节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注意保持环境卫生,居室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4.及时就医,感染后居家休息。居家治疗的患儿,避免接触其他儿童,及时对患儿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 5.学校及托幼机构应做好晨检和因病缺勤追踪工作,一旦出现聚集性发病和突发疫情,应及时向辖区疾控中心报告,在相关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疫情调查和处置。 四、诺如病毒感染 防疫指数:Ⅳ级(低) 主要症状:最常见症状是呕吐和腹泻(儿童以呕吐为主,成人则以腹泻居多),其次为恶心、腹痛、头痛、发热、畏寒和肌肉酸痛等。 应对措施: 1.保持良好的手卫生是预防诺如病毒感染和控制传播最重要最有效的措施。饭前便后、外出回家以及接触脏东西后要正确洗手,掌握“七步洗手法”。 2.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不吃腐败变质的食物,喝开水不喝生水,不吃生冷不洁食物,生熟食品要分开。 3.一旦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者,应及时去医院就诊,不要带病上学上班。 4.及时规范清理患者呕吐物及排泄物,并做好环境消毒。 5.学校及托幼机构应做好晨检和因病缺勤病追踪工作,发现儿童、学生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要求患病学生及时回家隔离治疗,并按规范进行消毒处理;一旦出现聚集性发病和突发疫情,应及时向辖区疾控中心报告,在相关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疫情调查和处置。 五、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防疫指数:Ⅲ级(中) 主要症状:突发高热、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皮肤黏膜瘀点、瘀斑以及脑膜刺激征,严重者可有败血症休克和脑实质损害,常可危及生命。 应对措施: (1)流脑为疫苗可预防性疾病。家长可自行选择免费和自费疫苗,不同疫苗预防的流脑型别不同。如未按时接种流脑疫苗或未完成规定剂次,可前往当地预防接种门诊,由医务人员根据补种者的年龄进行补种。 (2)流脑是呼吸道传染病,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在流行期间正确佩戴口罩,不要携带婴儿到公共场所。流脑病原菌在环境中的存活能力差,卧室、厅室、卫生间等经常开窗通风,保证有新鲜的空气。 (3)在婴幼儿中,流脑早期会出现发热、咳嗽、头痛,还会出现嗜睡、恶心、呕吐、腹泻、畏光和抽搐等症状,其特有的临床特征是出血性紫色皮疹(瘀点瘀斑),按压不褪色,此时应该尽快就医;在大龄儿童和成人中,除上述症状外,还可能会出现颈强直、畏光和精神状态改变等脑膜炎体征,出现上述症状后,要及时就医,以免延误治疗造成严重后果。 六、过敏性疾病 过敏就是人体的免疫系统对外来物质发生过度敏感,是一种变态反应性疾病。引起过敏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体质因素,即个人身体本身是过敏体质;二是外在的环境因素,即个人接触了过敏原。 防疫指数:Ⅲ级(中) 主要症状:总是打喷嚏、鼻痒,常伴有大量清水样鼻涕及鼻塞,严重时候还会嗅觉减退,眼睛过敏时,会经常揉眼睛,严重时会频繁眨眼。 应对措施: 1.注意气温变化。有些患者对温度变化比较敏感,如炎热天气进到开冷风的房间时,出现类似鼻过敏的情况,出入温差较大的房间时,佩戴口罩来保持鼻子的温度,待温度适宜后,再摘下口罩。 2.控制过敏原。常见的过敏原有花粉、螨尘、动物皮屑等,防疫期间的酒精也会出现过敏,过敏原检查为阴性的物质也不能疏忽大意。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接触毛绒玩具,勤换衣物,勤晾晒被褥等,记得赏花时戴好口罩。 3.清洗鼻腔。可减少鼻腔内过敏物质,使用专业洗鼻器每天早晚两次用淡盐水清洗鼻腔,动作和缓,避免呛咳。 *Ⅰ、Ⅱ、Ⅲ、Ⅳ分别指流行风险等级为高、较高、中、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