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杏林春风

一个好医生,眼里看的是病,心里装的是生命。任苏俊就是这么一个人。

苏俊是德江县疫控中心主任、遵义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多年来,他深耕基层、坚守初心,以专业担当呵护患者健康;他仁心厚爱、服务为民,把温暖贴心装进百姓心里,他用实际行动践行着“爱与责任”的誓言。

肩负责任,群众健康挂心间

近日,铜仁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召开。在听取和审议了市人民政府关于中药材产业发展情况报告后,作为省、市人大代表,市人大常委会委员苏俊作了大会发言:“天麻酸枣仁咀嚼片是我市唯一获得国家保健品批文的产品,治疗顽固性失眼效果明显,但是保健品是不能进入医院药房售卖,建议市级层面要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协助德江贵州洋山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积极申报药准字批文……”。

微信截图_20241011152137.png

疫情期间,苏俊与出征的志愿者合影。

在此次会上,苏俊的发言简短,不仅是他对企业发展的一种支持,更是心系群众健康、心系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一种心愿。他说:“德江天麻是德江中药材产业发展的特色产业,也是全市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最大优势,把天麻酸枣仁咀嚼片发展好了,不仅关系到一个产业的发展,更重要一点关系到群众健康……”。

多年来,苏俊本着“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关心关注着群众的健康安全,始终将患者摆在首位,尽心尽职做好本职工作,赢得了病患及家属的赞誉。

1998年夏天,德江县原青龙镇新寨社区皂泥溪发生疫情,全寨300余人中有60余人出现腹泻、发热症状,且传播速度很快。该县卫生健康部门接到报告后,迅速组织研判,初步判断为霍乱(二号病),立即对皂泥溪组实施封闭管理,同时派出医疗队伍驻进村寨开展救治。在当时医疗设备、防护措施都较为落后情况下,年轻力壮的苏俊与同科室的护士邓佳娟接下了这份沉甸甸的责任。

微信截图_20241011152239.png

疫情期间,苏俊到煎茶镇疫情防控接待服务点作技术指导。

沉入现场,苏俊与邓佳娟面对数十名感染的患者,展开了一场二人突击战,立即给患者输液补水、消炎治泻,整整奋战了24小时,有的患者输液量达到了20000毫升。为了确保自己不受感染,有好心群众送来了饭菜,都被他们以抢救病人为由,没敢吃一口饭、没敢喝一口水,直到全部患者病情得到了稳定,才跑到寨外的隔离现场吃上了后勤保障组送来的饭菜。

在现场,苏俊既是指挥员,又是抗疫战士。在他与邓佳娟全力配合下,很快疫情得到了控制,没有出现一例死亡病例,也没有进一步扩散。

2003年,非典疫情扩散,全国处于疫情防控的紧张状态。突然,从该县长丰乡石板村传来信息,一位从广东返乡务工人员出现发热后死亡。瞬间,面对突出其来的消息和简陋的抗疫设施,全县卫生系统慌了起来,如何处置?谁去现场?决策者很难拿定主意。此时,苏俊主动请缨,带领医疗队伍赶赴前线,开展流调、遗体处置工作。通过科学的处置,最终没出现一例传播病例。当笔者问其面对当时的情况,心里是否有压力时,苏俊说:“要说没有压力,那是假的,只是想如果我不去,别人也得去,只有医务人员去了,群众的健康才会安全……”。

微信截图_20241011152321.png

苏俊指导抗疫人员正确佩戴防护衣物。

2019年9月,苏俊从德江县人民医院副院长的岗位上调整到县卫生健康综合行政执法大队担任大队长。

在对全县职业病防治检查过程中,苏俊发现某乡一采沙场从业人员不戴口罩,扬尘没有采取处理措施,空气污染严重,管理不规范,从业人员健康受到严重威协。

在现场,苏俊叫停作业工人,督促关停设备,责令整改。同时还给企业开了2万元罚单。在顶住多位朋友、领导打招呼的压力下,通过现场开展相关法律法规宣传,从采沙务工人员的角度以情说理,以理服人,最终感动了矿主接受处罚并进行了整改,发挥了很好的震慑作用。很快,全县16家采沙场开展了自查整改,规范了从业行为,有效保障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主动请缨,抗疫一线显担当

多年来,苏俊始终不忘医者初心,本着“服务群众”的健康理念,视群众健康为第一责任,积极参与一些突发公共卫生处置,扛起了全县人民健康保护责任。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2020年1月,随着新冠病毒疫情的爆发,波及全国,人们的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影响,一场声势浩大的疫情防控阻击战在全国展开。1月23日,德江县人民医院感染科接诊了一例有武汉接触史发热患者,给德江疫情防控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微信截图_20241011152356.png

苏俊(右)了解患者情况。

然而,面对猝不及防的新冠肺炎疫情,困难也接踵而来,隔离病房在哪儿?救治医疗专家团队有谁?专家组谁来扛起大旗,冲锋到前线指挥?领导们心中真的没“底”。

此时,已换下大白褂两年的苏俊站了出来,给县委领导发了一条短信:“领导,疫情在急,本人曾担任了1998年“2号病”疫情、2003年非典疫情一线救治组组长,疫情防控经验丰富,这个时候,就该我冲锋在前,请允许我担任本次新冠疫情防控专家组组长……”。因为这条短信,苏俊接过了疫情防控的专家组组长指挥棒。

自此,德江县新冠肺炎医疗救治隔离区就成了他的营帐和战场,也成了他临时的“家”。站在抗击疫情的最前方,尽管一系列救治工作千头万绪、忙碌不堪,他与患者一起与病魔赛跑,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成了他的信念。

微信截图_20241011152426.png

苏俊(左)深入农村走访贫困群众,为其送医送药。

其间,苏俊又担起了疾控中心主任一职,辗转于抗疫战场,带领抗疫团队奋战一线,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标本采样送检、消毒消杀和新冠疫苗接种等。他经常与同事们一起通宵达旦收集预警信息,追踪密切接触者,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撰写流调报告,开展疫情分析,果断作出指挥。

2022年10月,有一网约车司机在该县煎茶镇街上窜访多家亲戚,留下复杂的活动轨迹。返回遵义被检测出阳性,打破了煎茶镇3万余人的宁静。

此时,负责业务指挥的苏俊意识到一旦封控进行全民核酸检测,不仅会影响群众的生产生活,还会造成全县的恐慌。他立即组织专家现场分析,果断地划定了科学的核酸检测范围,对部分居民进行封控管理,采取核酸检测,化被动为主动,实现了疫情的科学防控。

疫情三年,苏俊科学指挥在前线,沉稳冷静,科学分析,制定了一个个符合实际、操作性极强的处置方案,为全县疫情防控提供技术支持,得到省、市好评。苏俊也因疫情防控指挥有力,获得省、市表彰。

如今,只要谈到疫情期间的点点滴滴,苏俊都有说不完的感慨。他说:“面对群众健康遭受威胁,挺身而出是我的职责所在,也是我们疾控人的选择,只有我们守住了,人民才不会陷于危难……”

苏俊医者仁心的情怀和对群众健康的执着,得到了患者的认可和人民群众的信任,2021年1月,他当选为铜仁市第三届人大代表、常务委员会委员;2023年1月,他当选为省第十四人大代表。

预防干预,让慢性病“慢”下来

近年来,以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为代表的慢性病患者基数不断扩大,慢性病防控工作面临巨大挑战,很多患者生活质量下降,就医费用成为不小的负担。

苏俊认为,防控系统应建立提前干预体系,需加大对慢性病服务管理,缓解群众就医难题。

多年来,苏俊一直在德江县人民医院工作,他目睹了很多农村病人患脑梗死、脑出血、尿毒症等严重的慢性病并发症,饱受病痛折磨,对家庭和医保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苏俊说:“慢性病提前干预极为重要,必须加强慢性病管理,要让疾病治疗的关口前移,比如原发性高血压控制,只要管理得好,预防到位,患者就不容易发生脑出血、脑梗死,可以健康地活着……”

2023年1月,苏俊调到德江县疾控中心工作两年。期间,他带领全体医务人员开展传染疾病的防控工作,最重要的就是慢性病的管理控制。当月,慢性病智能化管理门诊在德江县疾控中心上线,建立了慢性病患者网上档案。

微信截图_20241011152513.png

苏俊(左二)到乡镇开展慢性病调查。

苏俊告诉笔者:“通过档案系统,门诊医生对患者做好提前干预,叮嘱患者合理用药,科学用药,让病人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让慢性病受到干预,减少风险……”

提前干预控制了病情,减轻患者开支。苏俊举例说:“高血压患者如果按时定期复诊吃药,一个月就几十块的药钱,一旦发生比较严重的并发症,到医院住院的花费少则上万元……”

微信截图_20241011152556.png

苏俊到德江一小为小学生开展健康体检。

两年来,德江县疾控中心对慢性病提前干预不仅是在门诊开展,同时还明确3名临床或护理专业的医务人员,定期与慢性病患者电话联系,建立患者回访制度,实现跟踪管理。

此外,在德江县疾控中心中医“治未病”的工作也得到同步推进,成立了中医特色专科门诊。目前,颈椎腰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腰肌劳损、无菌性关节炎、肩周炎等慢性病,通过相应的物理治疗,加上针灸、理疗等,很多患者症状有明显缓解。

苏俊认为,提升基层的慢性病管理,仅靠县级疾控中心还不够。今年初,在省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上,他提交《关于把慢性病管理纳入国家医保资金支付范畴的建议》和《关于加快推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改革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其中,提到加强县、乡、村三级智能化管理,压实各级医疗机构的责任,把慢性病科学管起来,让诸多慢性病并发症的发生真正“慢”下来。

2022年初,贵州省临床疫苗研究基地在德江县疾控中心挂牌,在苏俊及其团队的努力下,承接了多项临床疫苗试验三期研究,为推进水痘、破伤风、新冠和结核疫苗的研发,提供了可靠的临床依据。

多年来,苏俊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精于专业,忠于医德。连续两届获得“县管专家”和“梵净山名医”称号,他坚信治的是病,医的是心,立足自身工作,尽心履行人大代表职责,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医者的初心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