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威:健康素养66条“翻译者”,背后藏着怎样不为人知的故事?

11.png


我是铜仁市疾控中心健教科张威,2014年从山西医科大学毕业后,成为铜仁市疾控中心的一员。最初五年从事艾滋病防治,2020年走进村寨时,慢性病患者因健康知识匮乏受困的场景,让我对医者使命有了新认知。

一次,我遇到一位高血压老人。他攥着混装药片的塑料袋,因看不懂说明书早已记错服药时间。床头日历上红笔圈着就诊日,却没有按时服药的痕迹。那一刻我意识到,比治愈更重要的,是让健康知识成为村民的日常工具。

22.png

转岗健康促进后,我走村入户演示"限盐勺"用法,在田埂上用玉米粒讲解"健康素养66条",手把手教老人操作电子血压计。当看到他们从对着仪器发愣,到能熟练记录血压并写在挂历上时,我真正理解了"治未病"的意义。

2022年获"优秀质控员"时,我正在整理第689份健康问卷,村民填写的"每天吃盐不超过5克",让我看见琐碎工作里藏着的改变力量。

2024年全省技能大赛,我将田间教学场景编成情景剧。演示教村民识别药品保质期时,台下基层医生的掌声让我想起千百次重复的村寨日常。手中的"岗位能手"奖牌,映着初入疾控中心时的誓言——从个体治疗到群体守护,变的是工作场景,不变的是守护健康的初心。

33.png

走在乡间,常有老人笑问:"张医生,今天教点什么?"他们的期待,是我坚守的动力。

作为一名疾控人,我深知每个“优秀质控员”都沉淀着与村民并肩的脚印。

未来肯定面临更多挑战,但看到木楼窗台的限盐勺、田埂围坐的学习人群,便知自己正走在初心之路上——做健康知识的翻译者,做人民健康的守护人,这是我十年从医的答案,也是余生坚定的归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