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这里有一份7月健康防护提示,请查收!

7月,炎炎盛夏,暑期来临,是家长们带孩子旅游的黄金时刻,不管是市内的河边烧烤游泳还是出省出国见世面,请大家务必要注意传染病防控,做好防暑降温、防蚊灭蚊的物资储备,外出享受美食的同时,还需注重饮食安全,临近河边还要提高安全意识、加强安全教育,谨防孩童溺水事件发生。铜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温馨提示:暑假期间,需关注新冠病毒感染、手足口病、登革热、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等传染病,野生菌中毒、微生物性食源性疾病和高温中暑。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常见症状主要为发热、咽干、咽痛、咳嗽等,部分患者可伴有肌肉酸痛、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鼻塞、流涕、腹泻、结膜炎等。老年人和免疫低下者感染后转为重症的风险相对较高。

主要预防措施

1.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勤洗手,尽量避免用手触摸眼、鼻或口;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等。

2.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时,尽量避免参加集体活动,及时就医,就医过程中全程佩戴口罩。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5岁及以下儿童常见急性传染性疾病,全年均可发病,4-7月为春夏季高峰,9-11月为秋季高峰。

主要预防措施

1.保持良好的手卫生。儿童在接触公共物品后、接触唾液及呼吸道分泌物后、如厕后、进食前,以及家长及看护人在加工食品前、更换尿布或处理被粪便污染的物品后,应用清水和洗手液或肥皂正确洗手,至少洗20秒。

2.避免接触患病儿童,避免与患病儿童共用餐具、毛巾或其他个人物品,防止交叉感染。

3.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对日常接触频繁的物品表面(台面、门把手)、孩子的玩具进行定期清洁和消毒。

4.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及儿童使用的餐具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消毒;婴幼儿的尿布要及时清洗、曝晒或消毒。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

5.接种EV71疫苗可有效预防EV-A71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也会显著减少手足口病重症的发生,鼓励儿童在12月龄前完成全程接种。

登革热

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主要经伊蚊叮咬传播的病毒性传染病,是全球波及范围最广的虫媒传染病,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100多个国家流行。在我市,尚无本地病例发生,近几年输入病例以柬埔寨、缅甸、越南和广东省为主。

主要预防措施

1.预防登革热的最佳方法是避免被蚊子叮咬。居住在或前往有伊蚊的地区,居室内和办公场所应使用蚊香或电蚊香液,并同时要使用纱门、纱窗和蚊帐进行防蚊。前往公园、绿化带等地点,应穿长袖衣服及长裤,并于外露的皮肤及衣服上涂上蚊虫驱避药物。

2.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定期清除家庭、单位内的各种积水,露台、坑洼、树洞、竹筒等易积水的地方需要定期疏通以及平洼填坑,并疏通沟渠、清理岸边淤泥和杂草,清除小容器垃圾等,防止蚊虫滋生。

3.从登革热流行区返回后,如果出现发热、出疹等疾病表现,就医时要主动告知医生近期本人的旅行史。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主要由肠道病毒70型引起的一种传染性极强的急性病毒性眼病。该病起病急、潜伏期短、传播快、夏秋季高发。主要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感染者眼部分泌物传播。临床表现为结膜水肿、充血,伴眼球异物感、流泪、眼痛等症状。

主要预防措施

1.注意个人用眼卫生,养成勤洗手、不揉眼的卫生习惯,个人的毛巾、脸盆、手帕应当单用,避免交叉感染。

2.若家庭成员患病,所有用具应消毒处理并单独使用,特别是毛巾应煮沸消毒,接触患者后用75%酒精消毒双手。

3.患者应自觉避免进入公共场所,不参加大型聚集性活动,建议居家治疗休息。

4.游泳池、浴室、幼托机构、住宿制学校等重点场所对集中管理的毛巾应加大悬挂间隔,避免毛巾相互接触,同时要做好日常消毒工作。

5.如若出现眼球异物感、充血、流泪、眼痛等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遵医嘱进行治疗。

野生菌中毒

5-10月气候适宜,雨水丰沛,是野生菌生长旺季,当地居民素来有食用野生菌的习惯,我市野生菌种类繁多,仅凭肉眼难以辨别,每年发生野生菌中毒的事件时常发生。野生菌中毒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精神亢奋、幻觉等精神症状;严重者可有溶血、肝脏和肾脏损伤。

主要预防措施

1.不采不食野生菌。

2.不买不卖野生菌。

3.吃前拍照、保留野生菌样品。

4.中毒立即送医,如潜伏期短,出现全身酸痛、酱油尿,可能是剧毒野生菌中毒,应转定点医院救治。

微生物性食源性疾病

随着气温升高,致病菌生长繁殖加快,若食品生熟不分、食品贮存不当或进食未经加热处理的食品,易引起微生物性食源性疾病。常见症状包括腹泻、腹痛、恶心、呕吐等。

主要预防措施

1.保持清洁。餐前便后、生熟食品交替处理时洗手;清洁厨房用具;防鼠防虫。

2.选择新鲜、安全的食品原料,生熟食要分开存放,处理时砧板、菜刀等厨房用具要分开使用。

3.外出就餐时,注意选择正规、卫生条件好的饭店或餐厅。

4.不吃未烧熟煮透的食物,不吃不干净的水果和蔬菜,不吃来历不明的食物,不采摘和食用不熟悉的野生蘑菇及野生植物。

5.无防护情况下不接触病人、呕吐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品。

高温中暑

随着夏季高温天气到来及暑假旅游出行增多,高温中暑风险增高。中暑后,轻则表现为头痛、头晕、口渴、多汗、四肢无力发酸等,重则可表现为大量出汗、皮肤灼热或四肢湿冷、面色苍白、脉搏增快,如不及时处理,可能引发多器官功能损伤,并伴有惊厥、昏迷、谵妄等严重临床表现。

主要预防措施

1.关注天气预报和高温预警信息,提前做好防暑降温准备。

2.避免正午时段外出。高温天气时合理安排户外活动时间,外出时注意防晒,可佩戴遮阳帽、太阳镜等,还可配备一些防暑药品。

3.合理饮食,及时补充水分、盐分和矿物质。

4.关注身体健康,提高防护意识。要更加重视家中婴幼儿、老人和有基础疾病者的中暑预防。

5.若发生中暑症状应快速、持续、有效降温,严重时应及时拨打120,前往就近医疗点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