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春寒”来袭,几种疾病需警惕

立春过后,天气转暖,不少人以为寒冬已过,一些冬季常发疾病的发病高峰期就过去了。殊不知,在“倒春寒”随时可能“杀回头”的时节。一些心血管、关节和脾胃不好的人,体质虚弱的人,以及小孩、老人和爱美的年轻姑娘仍然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倒春寒”期间,容易引发哪几种

疾病:

1、心脑血管疾病。在“倒春寒”天气中,人体受到低温刺激后,会出现交感神经兴奋,全身毛细血管收缩,使心、脑负荷加重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增快,心脑血管缺血缺氧,加速血栓的形成,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2、呼吸系统疾病。气温回升使呼吸道致病性微生物活跃,突然变冷又容易引起人体抵抗力减弱,很容易诱发各种呼吸道疾病。

3、风湿性关节炎。“倒春寒”早晚的温差较大,膝关节对冷空气刺激较为敏感,遭受冷空气袭击以后,关节局部容易出现麻木、酸痛等症状,容易发生风湿性关节炎。

4、胃病。气温较低时是胃肠道疾病的高发期,因为低温刺激会引起毛细血管收缩,影响胃酸分泌和胃部血液循环,从而引发急性胃痉挛、胃溃疡、胃肠炎等。

5、肺结核。在春天,肺结核多发生在老年人身上,再遇上“倒春寒”天气,一些人的机体调适跟不上节奏,大大减弱了抗病能力,老年人肺结核发病症状多不典型,常表现为慢性咳嗽或有点气喘、乏力,易被误诊为上呼吸道感染、慢性支气管炎等。

为避免“倒春寒”期间多种疾病的发生,除“注意休息和保持情绪稳定,不要过度疲劳和紧张”外,建议大家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预防。

1、天气回暖得再捂7天。冷空气突然来袭的刺激,直接影响呼吸道黏膜的防御功能,当身体抗寒能力下降,抗病能力也会随之降低,导致人体神经中枢系统紊乱,调节功能减弱引发疾病。所以,天气回暖,不要马上脱掉冬装。

2、当气温骤降时,要注意添衣保暖,特别是要注意手、口、鼻部位的保暖。

3、保持良好的个人、环境卫生。应保持良好的个人、环境卫生,使用肥皂或洗手液用流动水洗手,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应立即洗手,或用纸巾掩住口鼻,避免飞沫污染他人。

4、春季锻炼不宜过早。春寒料峭时分,乍暖还寒,早晚温差大,热衷于早期锻炼的中老年人不要早出门,以防诱发心脑血管疾病,体质差的中老年人最好在下午气温回暖后锻炼,运动项目最好选择运动量不大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太极、慢跑、爬山。

5、节制烟酒,低盐饮食。“倒春寒”期间,多食些大蒜、洋葱、芹菜、菠菜等新鲜蔬菜,有利于保健防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