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防蚊虫叮咬!杜绝登革热传播!

随着夏季的来临

气温升高

蚊虫开始孳生

登革热不得不防!

今年以来,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暴发登革热疫情!据世界卫生组织通报,美洲地区2024年1-3月报告的登革热病例数超过300万人,是去年同期的3倍,特别是巴西、阿根廷、巴拉圭等国家疫情最为严重,我国周边马来西亚、泰国和斯里兰卡等国登革热疫情较去年同期也出现不同程度升高。

那么,什么是登革热?

登革热又被称为“断骨热”,是一种由登革热病毒通过伊蚊叮咬传播的急性虫媒传染病。在热带和亚热带气候中较为常见。

登革热的潜伏期3-15天,高热、三痛、三红和皮疹是登革热的典型症状。突发高热,体温可达39℃以上;剧烈头痛、关节肌肉疼痛、眼眶痛;面红、颈红、胸红;四肢躯干或头面部,出现充血性皮疹或点状出血疹。

登革热又是怎么传播的呢?

登革热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花蚊子”叮咬传播,由病人/隐性感染者→伊蚊→健康人,一般不人传人。

当前我省传播登革热的媒介伊蚊主要是白纹伊蚊,到目前为止全省无本土登革热病例报告,报告病例均为输入病例,稍有不慎,极易造成本地传播。

登革热有特效治疗吗?

目前尚无登革热疫苗和特效的抗病毒治疗药物,主要采取支持及对症治疗措施。因此,发病时需要及时就医。重症病例的早期识别和及时救治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如果发病前15天内到过登革热流行国家或地区,一旦出现登革热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并主动告知医生近期旅居史,以便早期诊断治疗。

登革热如何预防?

防止被伊蚊叮咬是预防感染登革热的关键!到登革热疫区务工、探亲、旅游期间应做好预防,采取适当的措施:

出行前先了解当地的流行情况,提前做好准备后再前往。

尽量避免穿短袖衣裤,要穿浅色的长袖衣服和长裤,身体裸露部位涂驱蚊剂(每3-4小时重复使用一次);

蚊虫出没频繁时,避免在树荫、草丛、凉亭等地逗留;

尽量待在有纱窗、纱门的环境中,睡眠时使用蚊帐或蚊香防蚊;

户外野营露宿时,注意清除周边杂草杂物,远离瓦罐、水坑、树洞等蚊虫孳生位置,在使用蚊帐的同时,周围喷洒驱蚊药剂。

及时清理住家及周围各类无用积水;保持住家及周围环境卫生整洁,清除各种卫生死角和垃圾;水生植物定期换水(5-7天彻底换水一次)。

特别强调:有流行地区旅居史的人员,返家后15天内应做好自我健康监测,一旦出现发热、皮疹等相关症状立即到正规医院就医并告知旅游史,避免延误病情导致重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