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疫苗可以同时接种?贵州省疾控中心:需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近日,有贵阳市民向“天眼问政”栏目反映,自己带孩子在社区医院打疫苗的过程中,被告知需要同时接种十三价肺炎疫苗和流感疫苗。对此她表示疑惑,是否可以一次接种两种不同的疫苗,如果可以,为什么有的社区医院又建议分开接种,有没有具体的规定与流程?

640.jpg

带着市民疑惑,记者咨询到贵州省疾控中心免规所免疫规划科科长、主任医师杜雯。

她表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规定,我国疫苗分为免疫规划疫苗和非免疫规划疫苗。免疫规划疫苗,是指政府免费向居民提供,居民应当依照政府的规定接种的疫苗。非免疫规划疫苗,是指居民知情、自愿接种的免疫规划疫苗以外的其他疫苗。

“关于疫苗是否能同时接种,不同分类的疫苗国家的要求不一样。”杜雯说,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印发的《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儿童免疫程序及说明(2021年版)》中有明确提出,现阶段的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均可按照免疫程序或补种原则同时接种,最多可接种五剂次。而非免疫规划疫苗能否同时接种,需要依据疫苗使用技术指南和说明书的规定执行。

6401.jpg

贵州省疾控中心免规所免疫规划科科长、主任医师杜雯

“换言之,不同疫苗开展同时接种的要求不同。举例来说,流感疫苗和13价肺炎疫苗,按照《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的规定,流感灭活疫苗和13价肺炎疫苗可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再举个例,接种医师会给婴幼儿推荐接种四联苗或五联苗,这两个疫苗目前就不推荐和其他疫苗同时接种。”杜雯说。因此,非免疫规划疫苗同时接种的规定比较复杂,要根据具体的疫苗来看,群众应当在接种门诊医生的建议和指导下进行接种。

那么,当孩子在接种后出现不适,家长又该如何处理呢?

对此,杜雯表示,接种疫苗后,少数儿童会出现因疫苗本身特性引起的接种部位疼痛、红肿、硬结等局部反应,以及发热、乏力等全身反应,通常这类症状较轻微,是一过性的,两三天内可自行恢复。

而对于反应较重的个体,则需进行对症治疗,如局部处理或降温等。如果发热温度较高,或持续时间超过3天,或伴有其他症状等,应咨询接种医生或到医院就诊,避免有其他疾病发生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