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师生健康,共建安全校园——《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报告及疫情处置管理规范》

为筑牢校园健康防线,守护师生安全,贵州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了《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报告及疫情处置管理规范》(DB52/T 1744-2023)。该规范明确了传染病发现、报告及疫情处置的具体要求,是学校防控工作的重要依据。以下是铜仁疾控提炼的核心内容,助您快速掌握重点!

1.明确责任,织密防控网络

(1)组织管理:各校需成立传染病防控工作小组,由校长牵头,明确疫情报告第一责任人、疫情报告人及班级监测报告人(班主任)的职责,确保责任到岗、落实到人。

(2)制度保障:建立传染病发现、报告、处置全流程制度,配备临时留观场所、消毒设备、防护用品等物资,定期检查更新,确保应急有备。

2.早发现、早报告,筑牢第一道防线

(1)每日晨午晚检:通过测量体温、观察症状、询问健康状况,及时筛查异常学生。发现异常者,立即由校医或家长陪同就医,并做好记录。

(2)因病缺勤追踪:对缺勤学生24小时内追踪病因,填写登记表并上报,杜绝疫情隐匿传播风险。

(3)信息汇总上报:疫情报告人每日汇总晨检、缺勤数据,发现聚集性病例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须第一时间向疾控部门及教育行政部门报告。

3.科学处置,快速阻断疫情传播

(1)隔离与停复课:确诊学生需按隔离时限居家或定点隔离,凭复课证明返校;根据疫情范围,班级或全校按标准停课,降低扩散风险。

(2)全面消毒与应急接种:按规范对校园全面消杀,配合疾控部门开展应急接种,有效遏制疫情蔓延。

(3)健康随访与教育:停课期间每日跟踪学生健康,通过班会、家长会普及防控知识,倡导“早报告、不隐瞒、配合隔离”的防疫意识。

微信截图_20250414084614.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