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通风,警惕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

一、一氧化碳简介

一氧化碳是一种碳氧化合物,通常状况下为无色、无臭、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不易液化和固化。常温下,一氧化碳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温能引起燃烧、爆炸,属于易燃、易爆气体;当人体吸入较高浓度一氧化碳时,会出现不同程度中毒症状,危害人体的脑、心、肝、肾、肺及其他组织,甚至电击样死亡,人吸入最低致死浓度为5000ppm(5分钟)。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泛指公众在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区别于生产场所发生的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是最常见的类型。

二、常见一氧化碳中毒原因

根据近五年全国监测数据统计,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发生场所主要为家庭,约占全部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的95.8%。常见的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原因包括:

1.家庭燃气、煤气热水器使用、安装不当或质量不合格,若热水器安装在浴室内,热水器在燃烧过程中会消耗大量氧气,并排放一氧化碳,洗澡时如果门窗紧闭,而且未使用排气扇,则会导致浴室内一氧化碳浓度升高;

2.在通风不良的环境中使用煤炉、炭火、土炕、火墙等取暖方式,容易导致室内一氧化碳浓度增高;

3.煤气灶或煤气管道老化、阀门损坏、使用后未及时关闭开关等,导致气体泄露;

4.狭小密闭车库或地下室内使用小型油、汽发电机或者长时间待在开放空调且未通风的密闭车内。

三、一氧化碳中毒临床表现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是吸入较高浓度CO后引起的急性脑缺氧性疾病,起病急骤、潜伏期短,主要表现为急性脑缺氧引起的中枢神经损害。少数病人可有迟发性神经精神症状,部分病人也可有其他脏器的缺氧性改变。

1.轻度中毒者会出现剧烈头痛、头昏、耳呜、眼花、视物模糊,并有恶心、呕吐、心悸、胸闷、四肢无力和步态不稳等症状,无昏迷,经治疗,症状可迅速消失。

2.中度中毒者除有上述症状外,皮肤、黏膜呈樱桃红色,意识障碍加重,表现为浅至中度昏迷,对疼痛刺激有反应,瞳孔对光反射和角膜反射迟钝,经抢救可较快清醒,恢复后一般无并发症和后遗症。

3.重度中毒者上述症状进一步加重,因脑水肿而迅速进入深昏迷或去大脑皮层状态,昏迷可持续十几个小时,甚至几天;肤色因末梢循环不良而呈灰白或青紫色;呼吸、脉搏由弱、快变为慢,心音弱而低钝,血压下降;瞳孔缩小,瞳孔对光反射等各种反射迟钝或消失等,严重者会导致死亡。

四、预防措施

1.要常开门窗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尤其在室内使用明火取暖时要警惕,如炭火、煤炉等,要燃烧充分,减少一氧化碳的产生。

2.正确使用煤炉、液气罐、燃气、煤气热水器、炭火等。包括设购买设备应选择正规厂家,由专业人员安装,并经检测试用合格后才能启用。要定期检修,切记不要私自安装和维护,如私自更换老化管道、开关等。在使用过程中,要保持良好通风状态,使用完毕以后要检查是否彻底关闭。

3.若家中使用燃气、煤气等较为频繁,建议安装一氧化碳探测器,并能熟练掌握探测器的使用。

4.如条件允许,建议尽量使用集中供暖方式。

五、一氧化碳急救措施

1.立即开门窗通风,关闭取暖设施设备,切断一氧化碳来源

(1)首先应立即开门窗通风,然后迅速关闭煤气/燃气灶具、热水器阀门、管道煤气、熄灭炭火等设施设备。

(2)避免使用打火机等容易产生火星的物品,防止空气中一氧化碳浓度过高而引燃。

2. 迅速脱离中毒环境并确保及时规范急救处置

(1)迅速将患者脱离中毒现场,转移至空气新鲜、通风良好处。

(2)解开中毒者的领扣、皮带、保持呼吸道通畅;同时要注意保暖,防止并发症发生。

(3)患者应保持安静休息,避免活动加重氧的消耗,有条件的尽快让患者吸氧。

(4)对于中重度中毒者,在进行现场急救的同时,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尽早送往有高压氧舱的医院进行高压氧舱治疗。

(5)若出现呼吸及心跳停止的危重患者,应立即给予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同时迅速转入医院进行抢救治疗。